国家正推动在全国范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多个省区市公布的2024年度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显示配资之家服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的财政资金使用成为审计重点。
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于2024年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7000亿元用于“两重”建设、30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然而,部分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和严格。例如,在云南,5户家电销售企业利用审核部门不核查商品物流信息等漏洞,通过安排员工及亲朋到店刷卡但不交付实物、再全额返现等手段,虚开大量销售发票、交易凭证,以此骗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71.21万元。
在地方层面,类似现象也有所发现。北京市2024年度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报告显示,部分商品涨价增加财政补贴。5家企业未按规定向市商务局申请价格调整,采取变更商品编码、搭车上传套装商品或服务的方式上涨备案价格,销售1.35万件商品,增加财政补贴277.11万元。此外,非实名买家通过借用或盗用个人购买资质、编造虚假地址等方式,批量购买3万余件总价2.47亿元的商品,涉嫌骗取财政补贴。以个人消费者名义购买的5206件商品订单,发票购货方却显示为企业、机构,享受财政补贴668.36万元。甚至有3名已故人员资格被盗用或冒用,补贴资格通过“京通”小程序被领取。
北京市审计报告还提到,补贴资金审核不严。50辆新能源公交车更新资料中的发票开具日期和机动车登记证书取得日期超出政策实施期限近一个月,仍获得补贴资金400万元。3所学校的5个老旧门窗更新补贴项目施工清单中包含与政策支持方向不符的施工内容,涉及财政补贴220.07万元。51户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申请家庭因订单退、换货,超额领取补贴7.05万元。
黑龙江省重点审计了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及13个市2024年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家电和汽车补贴资金兑付缓慢;部分市县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户骗取农机购置补贴;部分市县家电企业虚构销售数据、伪造交易记录骗取补贴资金。
湖南省审计“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发现,汽车置换、农机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被骗取或违规使用,涉及金额9372.85万元。海南省拨付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5.8亿元,确保汽车、农机、家电、家装等方面惠民政策及时兑付到位。抽查3家企业,发现413款商品存在“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涉及交易金额707.26万元。青海省为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安排省级财政资金8亿元,但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落实中,有企业通过“以旧换新”或伪造购货发票等方式涉嫌骗取财政资金。
面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出现的骗补等乱象,中央和地方层面正在加强监管。2025年1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将严格执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新”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并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针对虚假交易、重复申领、一机多卖等违规行为,商务部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实时监测拦截,同时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指导地方及时查处,维护市场秩序。
福建省商务厅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提醒告诫书,明确禁止虚假空刷套补、提价返款套补、恶意串通骗补等行为。湖北省在2024年10月对多家涉事公司开出罚单,取消其参与家电以旧换新资格。
国家发改委表示配资之家服务,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国家发改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地方实施该政策,并加强产品质量和价格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严防风险。
盈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