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公子重耳在流亡生涯中,不仅娶了七位妻子,还获得了齐国、楚国和秦国等大国的热情接待。最终,秦国更是派遣军队配资之家服务,护送重耳回到晋国。然而,晋国国内为何如此期待他的归来?当时,重耳已经年过花甲,六十二岁高龄,晋国的实际管理权早已掌握在其弟夷吾手中。难道夷吾是个昏君,导致国内外对他深感不满?
实际上,晋国的动荡始于骊姬之乱。大夫里克连杀了两位晋国公子,原本计划推重耳回国继位。然而,重耳意识到国内形势复杂,且自己极有可能面临被杀的风险,最终决定放弃。于是,里克转而选择了当时在梁国避难的夷吾。
夷吾也有着和重耳一样的忧虑,但他不愿错失这次回国的机会,便决定寻求外援。他最终选择了与晋国邻近的强国——秦国。秦国不仅地理上接近梁国,而且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强国。为了争取秦国的支持,夷吾派遣心腹用厚礼贿赂秦国,并承诺事成之后,晋国将割让河西的五座城池作为回报。此外,夷吾还亲自写信给里克,承诺若能回国即位,将会将汾阳城封给他。
展开剩余80%秦穆公看到夷吾懂得感恩,并且能够兑现承诺,认为这一交易对自己有利,不仅能帮助晋国恢复秩序,还能获得五座重要的城池,于是同意了夷吾的请求。最终,夷吾在秦国的护送下顺利回国,登上了晋国的 throne,这位新君就是晋惠公。
然而,晋惠公一回国,就迅速破坏了自己的信任。他首先派大夫邳郑向秦国道歉,声称当初答应的河西五座城池,因晋国的大臣反对,无法兑现。此举不仅让秦国感到愚弄,也让晋国百姓感到失望。而他对里克的背叛则更加激烈,虽然曾答应封给里克汾阳城,但最终不仅未履行承诺,还亲手将里克杀害,以防里克再次发动政变,拥立重耳回国。
秦国虽然对晋惠公的行为心生不满,但作为大国,秦国并未与晋国计较。然而,晋国国内的百姓却不买账,他们对晋惠公的残酷手段和失信行为产生了深深的不满。与此同时,晋国发生了一件奇异事件,为晋国的未来埋下了隐忧。晋惠公为挽回人心,决定为太子申生举办改葬仪式,却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情。大夫狐突在葬礼上见到了申生的鬼魂,鬼魂告知他,晋国将面临天谴,晋国将陷入困境。
这件事引发了一首关于晋国未来的预示性童谣:“恭太子改葬了,以后十四年,晋国不会繁荣昌盛了,昌盛的是他的兄长。”虽然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它反映出当时晋国民众普遍渴望重耳回国的情感。
此外,狐突的另一个身份是重耳的外祖父。尽管夷吾也是狐突的外孙,但狐突更倾向支持重耳。里克的死也加深了他对重耳的支持。这也暗示,晋国内部存在广泛的支持重耳的势力。
晋惠公的不信任和权谋导致了他与百姓、邻国的隔阂。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向秦国请求粮食。秦穆公心地仁慈,决定卖粮救急。然而,第二年,秦国自己也发生了饥荒,向晋国请求粮食。晋惠公与大臣们却决定将其视为消灭秦国的机会,决定派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震怒,他本以为晋国会感恩,然而晋惠公反而趁火打劫。于是,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亲自率军进攻晋国,晋国军队在韩原遭遇惨败,晋惠公被俘。这一战证明了晋惠公由于失道寡助,最终自食恶果。秦穆公并未杀晋惠公,而是将他软禁两个月后释放。
然而,晋惠公回国后依然心生疑虑,认为重耳的声望太高,国内外势力都在盼望他回国接班。为此,晋惠公决定派人追杀重耳,试图清除隐患。
当晋惠公病重即将去世时,太子圉逃回晋国即位,成为晋怀公。然而,秦穆公愤怒不已,因为太子圉弃妻逃走,未与秦国有任何告别。最终,秦穆公决定帮助重耳返回晋国,继承晋国王位。为此,他还将太子圉抛弃的妻子以及其他几位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感到威胁,便命令追随重耳的人归国,否则将追杀他们的家属。为了阻止重耳势力的扩展,太子圉甚至下令杀害了重耳的外祖父狐突。
狐突的死标志着太子圉在国内的彻底失势,而他与晋惠公父子一样,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和秦国的信任。最终,晋国的政权风雨飘摇,晋惠公父子的背信弃义不仅使他们自身丧失了人民的信任,也导致晋国走向了衰败的深渊。
春秋时期的各国都想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来巩固自己的霸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信守承诺,主持正义,帮助邻国,遵守春秋礼法。然而,晋惠公父子却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最终将晋国拖入了困境,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悲剧。
发布于:天津市盈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