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看似普通却又意义非凡的照片。照片的左边是位老者,戴着老花镜,手持拐杖,面容带着岁月的痕迹,眼神依然锐利。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是精神配资之家服务,仿佛每一刻都充满了活力。这种照片,常见于许多家庭的相框里,承载着老一辈的回忆与岁月。然而,这张照片背后却有着一段非凡的历史。
照片中的老人是仵德厚,曾任国民党第三十军27师师长,并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2005年,当他拍下这张照片时,已经95岁高龄。尽管年纪已大,但他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体和清晰的思维。与许多老年人不同,仵德厚虽然年老,但气质依旧不减,谈吐间依然透露出曾经的英勇与睿智。
然而,这位台儿庄战役中的功勋人物,曾经的军事英雄,生活却并非一帆风顺。新中国成立后,他因政治原因被关押了十年,失去了自由。曾经以英勇奋战为荣的他,竟被迫从事纳鞋底等劳作。这段时间,仵德厚并未因为往昔的功绩而高傲自大,而是默默忍受着身陷囹圄的苦涩,直到释放。
展开剩余79%即使如此,仵德厚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一片天。解放后的岁月里,他并没有再携带那些战争的荣耀或曾经的艰辛与痛苦,而是回到了家乡,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他那段传奇的军旅生涯,似乎被时光遗忘,唯有一段段战斗的记忆沉淀在他的内心。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谈及自己的过去,回忆起那八年艰苦的抗战岁月。尽管与蒋介石、蒋军和共军多次交手,仵德厚最难忘的,依然是台儿庄战役与武汉保卫战,尤其是在台儿庄那段艰难的岁月。他曾说,台儿庄的惨烈程度令他至今难以忘怀。
台儿庄战役,是1937年抗战爆发后的重要战役,仵德厚当时才28岁,担任着30师88旅176团三营的营长。3月23日,当日军已经占领了台儿庄的大部分区域,仵德厚的上级命令他带队守住城门,并且增援。面对重重困难,仵德厚从中挑选了40名精锐战士,组成敢死队,自己则亲自担任队长,誓死捍卫台儿庄。
一夜之间,台儿庄的街头巷尾,响起了激烈的炮火声、冲锋声和呐喊声。仵德厚带领的敢死队英勇拼杀,几乎没有后退一步。他们背负着大刀,腰间系着手榴弹,身陷血海之中,奋勇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在整整一夜的浴血奋战中,他们成功击退了日军多次进攻,并歼灭了几乎所有闯入城内的敌军。直到日军剩余的部队在西北角龟缩时,仵德厚依然没有停下指挥的手。他命令部队占领制高点,防止敌军增援,并对西北角的残余日军发动攻击。最终,在台儿庄西北角,日军被全歼,而敢死队只剩下包括仵德厚在内的三名幸存者。
这场激烈的战斗,仵德厚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与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他不仅自己冲锋陷阵,还鼓舞士兵们顽强奋战,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守住了台儿庄的城门。台儿庄战役后,仵德厚的名字也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传奇,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然而,命运并没有一直站在仵德厚的一边。尽管他在台儿庄的英勇表现让他名声大振,晋升为师长,但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的选择却走上了另一条路。1948年,仵德厚没有支持解放军,而是选择站在了国民党一方。在一次起义事件中,他背叛了自己的战友,向阎锡山告密,导致起义失败,甚至使得原本的领导黄樵松命丧黄泉。这一行为使得他迅速得到了升职,但也注定了他走向了与历史背道而驰的结局。
解放战争结束后,仵德厚因支持国民党政府而被捕,最终被判刑十年。这个曾经的将军,在监狱里度过了十年艰难的岁月。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仵德厚也没有怨天尤人,他默默接受自己的命运,决心通过勤奋改造争取减刑。1959年,在毛主席的亲自批示下,仵德厚终于得以出狱,并返回故乡。
回到故乡后的仵德厚,已年近五十。他没有选择继续留在军队,而是接受组织的安排,到砖厂做工,靠双手劳动谋生。在长达十六年的辛勤工作后,仵德厚终于看到了平凡生活的美好。随着岁月流逝,人们逐渐忘记了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贡献,仵德厚也不再自视为昔日的英雄,而是与普通百姓一同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1975年,仵德厚决定回到泾阳县的老家,和孩子们一起过起了田园生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日子。再也没有战场的硝烟,他开始用镰刀挥舞起属于他的新生活。2005年,他在95岁时拍摄了那张照片,画面中的他,眼中不再有往昔的锋芒,更多的是岁月的平和与安宁。两年后,仵德厚去世,享年97岁。
从一个青涩的学生到英勇的将军,再到失意的囚犯,仵德厚的人生经历了无数的高峰与低谷,最终他还是回到了最简单的生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个曾经的抗日英雄,从平凡走来,也从平凡走去,正如他所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发布于:天津市盈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