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因印度企业转售俄罗斯石油而对印实施制裁的事件股票投资公司,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此事表面上是一场贸易争端,但细察之下,折射出国际政治中一些值得玩味的现象,特别是当精于算计的博弈者遭遇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时,所呈现出的那种无奈与窘迫。
有印度学者在《外交政策》网站上撰稿,辩称涉事的印度企业属私营部门,其商业行为不应由国家承担责任。这种说法看似符合国际法,却难以掩盖一个基本事实:在能源等战略领域,大型私营企业与政府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度石油巨头长期以来与政府高层关系密切,这是公开的秘密。将如此规模的贸易活动简单归为纯商业行为,难以令人信服。特别是在涉及俄罗斯石油这种敏感商品时,若没有政府的默许或支持,私营企业很难独立完成如此大规模的贸易运作。
印度部分精英阶层一向以擅长在国际政治中左右逢源而自诩。他们熟练运用西方制定的国际规则,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谋求利益最大化,这种策略在过去似乎屡试不爽。然而这次遇到的特朗普政府,却是一届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领导团队。特朗普商人出身,熟悉各种商业套路与政治运作手法,对印度提出的“政企分离”之说自然心知肚明。
美方此次采取的加征关税措施,虽然依据的是其国内法,但却精准击中了印度的软肋。印度一方面享受着西方国际秩序带来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试图在规则边缘游走,这种策略在面对不讲究外交辞令的特朗普政府时,显然难以奏效。特朗普政府不顾外交礼仪,直指问题本质,这让习惯在外交辞令中周旋的印度人显得无所适从。
印度精英阶层长期以来形成的处事方式,这次遇到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窘境。他们习惯于利用国际规则中的灰色地带,却未料到美国会选择以更直接的方式回应。这种直来直往的交易式外交,让印度精英们精心准备的各种法律论证和外交辞令都失去了用武之地。特朗普政府似乎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而非对方的辩解,这种态度在国际外交中虽不常见,但却出奇地有效。用我们这个人的话说是叫做“恶人自有恶人磨”。
国际政治的现实是:规则往往由强国制定,也随时可能被强国重新解释或执行。印度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似乎低估了大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与手段。美国此次行动表明,当它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完全可以绕过复杂的国际程序,采取直接而有效的应对措施。
从历史角度看,这并非美国首次采取此类单边行动。但特朗普政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行动更加不可预测,更少受到传统外交规范的约束。这种特性使得习惯于在既定规则框架内运作的印度精英感到格外不适应。没有实力支撑,他们的博弈技巧再熟练,在特朗普面前没有任何效力。
这一事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国际政治中,过于精巧的设计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印度精英阶层长期培养的国际博弈能力,在面对特朗普政府直来直去的交易式外交时,发挥不了作用。
盈胜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